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8·21”陕西中北部暴雨成因对比及预报偏差分析
赵强, 王楠, 陈小婷, 高星星
干旱气象    2020, 38 (4): 559-568.  
摘要412)      PDF(pc) (4739KB)(1673)    收藏
运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EC-interim高分辨率(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21—22日(简称 “8·21”)陕西中北部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对模式的降水量预报进行检验,重点对比陕北和关中西部环流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强降雨的不稳定机制等方面。结果表明:在陕西中部地区交汇的由高原槽带来的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外围的暖空气,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700 hPa切变线为降雨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受河西地区西北路冷锋南压,陕北以冷锋后部的稳定性降水为主,而关中为冷锋触发的对流降水。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弱,本地水汽含量大,关中西部比湿垂直梯度大,有利于对流增强、雨强增大。暴雨发生前,关中西部中低层存在显著的对流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CAPE)较大,弱冷空气触发关中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对流暴雨,而陕北为中性层结,不稳定能量弱,中低层有条件对称不稳定,其造成较强的斜升气流,产生大到暴雨。冷暖空气交汇在关中产生锋生,是该地区产生对流暴雨的触发机制。模式对于大尺度降水预报偏强,而对于对流降水预报偏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乌鲁木齐机场恶劣天气影响起飞航班延误的量化研究
王楠,杨洪儒,周建军,曹敦波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4-0684
4.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进展
王楠, 李栋梁, 张杰
J4    2010, 28 (3): 265-269.  
摘要1255)      PDF(pc) (139KB)(2065)    收藏

青藏高原( 简称高原,下文同) 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气候因子、动力及热力作用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就近代高原地表气温不同年代际的变化、空间分布及其与我国其它区域同期气温变化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经过研究分析表明,高原的气温变化呈明显的年代际特征。近百年来高原的气温可分2 个冷期2 个暖期,其间有3 次突变,即1920 年代以前偏冷,1920 ~ 1950 年代气温回升,1950 ~ 1980 年代气温下降,1980 年代至今气温持续偏高。各次气温突变时间中高原均提前于我国其它地区,且全国有北方提前于南方,高纬提前于低纬的现象; 高原上大多数区域日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是日最高温度的增温幅度的1 ~ 3 倍,日较差变小,4季中冬季增温最为明显; 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就高原本身主体而言,各区域的温度变化也存在差异。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高原主体的气温变化最先出现在高原东南部和海拔较高的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急流次级环流对陕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作用
刘勇, 王楠, 李平
J4    2006, 24 (4): 25-29.  
摘要1170)      PDF(pc) (325KB)(748)    收藏

对2003 年7月15日陕西宁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宁强特大暴雨的中-a 尺度对流云团,呈圆形或椭圆形,生命史为17 h,850 hPa 低层水汽辐合对特大暴雨的贡献超出了700 hPa 西南急流;急流次级环流提供的持续强劲上升运动是中-a尺度对流云团维持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